在香港,做網上宣傳的平台一定離不開Facebook 及 Google。不論你有否花錢在這兩個平台投放廣告,你都很大機會在這平台上開設過Facebook專頁、Google商家、Youtube Channel等等。但有消息指,Facebook 及 Google有意撤出香港(News)。如這事情真的發生,大家又會知將來會發生什麼影響嗎?而我在文中亦會分享,如何應對平台消失的應對方法。

如Facebook 及 Google 要撤離香港,要如何應對?

了解Facebook & Google 產品

要知道平台消失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前,可先了解這些平台入侵了我們生活多少,並有多少成為了我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份。

Facebook這間公司,旗下子公司及產品包括有Instagram、Whatsapp。這兩個產品跟Facebook已經佔據了,市場大比數Social Media的市場席位。而香港大多數人逗留Facebook及Instagram的時間,比一眾傳統電視 / 雜誌的時間為多,所以亦是一眾商家投放廣告的一大主要渠道。

Google這公司,旗下子公司及產品包括有Google搜尋引擎、Google Map、Gmail、YouTube等等,因Google產品太多,我只列出一些跟我們最息息相關的產品。現在客戶要尋找網站,都必須透過搜尋引擎才能有找到。尋找地址就會使用Google Map,收發電郵會使用Gmail。而小朋友幾歲就開始睇YouTube,這可說是Google入侵我們的生活指數,比Facebook還要多及深。

 

撤出香港我們會遇到的問題

就上述所說,當一個平台入侵了我們生活那麼多時,一但消失,對我們生活上一定有不少影響。因為這兩間公司擁有大量活躍用戶的平台,而主要的通訊工具如Whatsapp及Gmail,都是這兩間公司旗下的產品,如真的撤出而消失的話,真的對生活上帶來很多不便。

如情況是,Facebook及Google只撤走Data Center 及 Office。其實這對我們影響應該不是十分大,因為大家如常可以使用Facebook 及 Google。而廣告同樣可以投放,表面是沒有大問題的。但當他們資源撤走後,換句說話就是,它們不會再投放大量資源來香港發展。就如早前常說的Facebook Pay,我相信香港很大機會只很看著其他地方使用,而自己只很葡萄這事。

另一方面,不少廣告代理及Digital Marketer都是依賴Facebook 及Google而生存。(包括我以前都是) 亦有不少公司,主要的宣傳渠道都只Facebook 及 Google,所以當平台一但消失,不少打工仔及公司都會因此受到影響,最嚴重的會失業及公司因此經營不周。

而有一個更壞的情況是,當Facebook 及 Google 撤出後,香港永遠不能用正常途徑使用它們的產品。如這真的是發生,我想信香港的Marketing做法將會大洗牌。

 

經歷如何令我覺誤

其實早咗5-6年前,我都是一個依賴平台生活的一個Digital Marketer。當時Facebook 推出了廣告功能,這功能完全令當時的我著迷。原來一個社交本台可以投放廣告,而投放廣告後更可以有生意回來。當時我花很多時間研究,及自己用不少金錢去學習和投放廣告試驗。

到中期的時候,我發現只做Facebook平台是不足夠。之後我便開始研究Google的產品,包括SEM、Youtube及SEO等等。直至早1-2年,我發現平台的CPM、廣告成效,都比以前貴及成效下降。加上我的廣告更被平台無故地停用,令我一直儲了的Data一下子消失。

所有平台都會有消失的一天,所以我更深刻考慮到,要擺脫追逐平台這命運。直到現在,我已開始了我的Inbound Marketing及電郵行銷的做法了。

 

萬般帶不走 唯有Data Base隨身

這句名言又是出自阿石口中。「萬般帶不走」意思是指,不論是Facebook還是Google平台,你花多少努力所經營的專頁或粉絲量,當平台一消失你什麼努力過的都帶不走。「唯有Data Base隨身」這句是指,Database才是你唯一能帶走的物件。回想一下,大家開任何帳戶都要使用電郵,而電郵是一個歷久常新的一個重要Database。所以收集高質量的電郵名單,便是我們將要做的事情。

可能你會感到,我所說的Facebook 及Google 平台消失沒什麼可能及太嚴重。但我們回想一下,以前風光一時的Xanga、MSN、ICQ、黃頁等等平台都有著權傾朝野的超風光日子,但它們最終都要面對平台消失的一天。你可以說我想多了,但真的不要忘記Facebook 及 Google終有消失的一天。如你今天不正視這問題,還覺得到時會有其他新平台出現。那你將來只會墮入不停追逐平台的命運。平台改變了政策,你就只有服從。這對做生意或個人發展都會很辛苦。

 

收集高質量電郵名單

就剛才所說,要擺脫平台消失所帶來的痛苦,你便開始要收集電郵名單。但電郵行銷,對很多Marketer來說,都抱有一大疑問,就是「電郵行銷 / Email Marketing 還有用嗎?」。這篇文章內有詳盡介紹點解我們要用電郵行銷「電郵行銷已死?(電郵名單是你的無形資產)」。

就讓我簡單一點分享,為什麼有很多人認為電郵行銷 / Email Marketing已沒有用。就電郵行銷 / Email Marketing,在不太複雜的情況下,基本上只有2樣事情。
1. 電郵名單

2. 電郵內容

一般公司對電郵名單,就只有群發及濫發這兩個槪念。因為電郵行銷,基本上只有購買電郵供應商的一個固定成本。(當然有一些是按發送量而計算) 所以在他們的角度,電郵行銷就好像不用錢的宣傳一樣。為什麼不把宣傳的信息發送給客戶,希望有多一個機會購買。

而另外有一些老闆們,會特別喜歡在別人的電郵名單上投放廣告。就是說A媒體有20萬會員電郵資料,老闆們便希望把他的推廣優惠透過A媒體的電郵發送給他們的會員,就此希望以「借力打力」的方式增加生意。

不論你是以群發、濫發還是「借力打力」的方法,你都會遇到一個相同問題,就是Open Rate及Click Through Rate極低。試想像,這些人最初留電郵給A媒體時,都是因為想接收到A媒體的相關有用資訊。現在你把一些他們不太關心的事投放在他們的客戶面前,這些客戶只會感到這是垃圾信息,這都不是他們原來想要的資訊。因市場不停有公司使用這個方法使用電郵行銷 / Email Marketing,所以使這工具在大家心目中起了一個「沒有用」的警號。

其實工作是沒有錯的,錯的只是使用者的方法。要令電郵行銷 / Email Marketing使用得更有效果,我們便要重點收集高質量的電郵名單。高質量的定義,不是說你對手的客戶就是高質量。是要把客戶願意自動把電郵留給你,想真正吸收你有價值及資訊的那一群,高質量客戶。

你可能會問,跟原來的客戶名單有什麼分別。它們的最主要分別是,不來的客戶名單中,包含大量不想收到你資訊及不會看你資訊的人。我們就是把All (所有客戶) 分界成 Many (真正願意接收你資訊的客戶),然後把Many 再分界成 Few (喜歡某種產品的人)。

最後就可以把Few變成1 (指定某一群人),這樣你的客戶就會更想看你的電郵內容。然而他們的購物機會,就會更易提升。所以收集高質量的電郵名單,並不是說我們收集All這個層面的客人電郵,而是我們可以從Many or Few直接入手。就是希望做到「貴精不貴多」。

但如果你連第一步All to Many都沒有做好,之後的步驟對你來說都是太遙遠的事。(對不起,講了太深的內容。可以前往以下文章細閱這槪念【如何創造71.87%Open Rate的電郵行銷方法】)

 

學懂解決方法

當你明白點解我文章中後段,會重點講電郵行銷的重要性後,我相信你再不會擔心平台消失或改變,因為你已有一個穩健的Database。同時你做宣傳亦不會受平台限制。

讓我不厭其煩再解釋多次,平台消失或改變,你都不能帶走他們的資料。Fans、Inbox過你的客戶、Facebook Pixel等等。而要擺脫追著平台走這命運,就要開始使用電郵行銷。而電郵行銷我們會著重吸納高質量的電郵名單,而不是只發放令人煩厭的垃圾郵件。當你有了自己的Database後,就再不會擔心Facebook 及 Google 的消失或改變。

 

現在不改變

當然你可選擇保持現況,等現情發生後才想方法或改變。但你要認真諗諗,做生意或是打工,不是所有時情都可以細你一個機會或時間翻身。如你不預早準備,當事情真的發生,你不但只要面對試驗新方法的問題。你還要面對四周的人,跟你一起爭取新方法的危機。所以我強烈建議大家,及早開始你的電郵行銷及內容行銷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