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往投放雜誌、巴士車身、大型展示牌廣告(Billboard)等等。。。都會得到一種很實在的感覺,廣告會在現實中投放於你面前。只要你想睇的時候,打開雜誌或走到Billboard位置,便可以慢慢欣賞你的廣告。所以一般老闆們很少會說,投放這些廣告後會看不見。

但當廣告轉投放在網上,老闆們想找的時候很多時不知什麼原因看不見,便會即時問同事「點解我睇唔到公司嘅廣告,係唔係廣告有問題?」。每當同事聽到這說話後,心裡都會有一種無形壓力「老闆是否懷疑我投放廣告的能力?」。老闆們,你都不會想同事在一個不悅快的環境工作吧。快看看我以下的7個方法,一步步拆解你們的疑問吧。但如果你已有基礎認知及想用最短的時間了解,可直去最後一段看。

 

7大方法拆解 老闆:點解我睇唔到隻廣告?

廣告的買賣方式

一般而言,大部份人都會直覺廣告是一買及一賣的方式。但其實網上廣告在購買時,會分為明碼實價或競價方式。如不明白什麼是明碼實價或競價方式,可看看以下解說:

明碼實價方式:

這個是指廣告平台開出一個定額價錢,把平台上的廣告位置賣給你。而當中亦有分你是否100% 曝光佔有率 (Share Of Voice – SOV)。

引申少少解釋什麼是曝光佔有率 (Share Of Voice – SOV),SOV是指你品牌佔了這曝光數量的百分比。就這例子你亦可解讀為,廣告位置給你品牌的出現比率。
例子:
如你手上有$5,000,想在一個每天有100,000次曝光的廣告位置投放廣告。而廣告位置的負責人跟你說,$5,000只能給你25%SOV。最終你的$5,000就只能在該廣告位置曝光25,000次。
公式 – 廣告SOV:
X=你的廣告曝光量
Y=廣告位置的總曝光量
SOV = (X/Y)*100%

當你明白SOV後,這就可說明,如你不是100% SOV就有機會看不見廣告。
而市面上大部份的傳媒,都有Banner位置可供客戶投放廣告。例如蘋果日報、She.com、Openrice等等。。。這些平台都有提供明碼實價的廣告計劃給你,就可根據自己喜好於指定位置,購買你需要的曝光數量。而這些曝光數量都是很清𥇦列明了價錢及最高購買量。

競價方式:

這顧名思義就是廣告位置的價錢,是需要競投才知道的。你會問跟誰競投?你的對手及其他,同樣想在這平台投放廣告的人。因這個方式跟以往明碼實價的方式有點不同,請讓我分享多一點。

以往競價方式一般會出現在拍賣會上,這是指有限數量的貨品,在多名競投者互相競價後,以價高者得方式來取得這件貨品。相信這不會太難明白。而我們將這個方法搬到網上,貨品就會在平台上廣告的曝光量。就以Facebook為例,假設Facebook平台一天有「100萬人使用」及「他們只瀏覽1次」,而Facebook就有約「100萬次廣告曝光」機會,這就是他們的貨量。

可以想像一下,Facebook每天有不同的廣告商在這平台投放廣告,當你的廣告在Facebook投放時,如沒有對手跟你競爭廣告位置,你當然不會遇到什麼問題,但現實上是沒有可能發生的。所以競價方式就是把平台上現有的貨量,給一眾廣告商互相競投。如你發現看不見你的廣告,你可先了解你的廣告是一早已購買了廣告的位置,還是一個競價方式來投放。

 

找錯廣告出現地方

如你在Facebook投放廣告,必須要分清楚什麼是Wall Post、Dark Post及Sponsored Post。如你搞不清,就會出現你看不見廣告情況。

Wall Post – 專頁上的帖文

只要在專頁上出的帖文,所以都是Wall Post。Wall Post的最大特徵就是,必須在專頁的Wall上看見。

Dark Post – 隱藏帖文

如你在專頁上看不見的Post,就稱之為Dark Post。為什麼會分Wall Post及Dark Post那麼麻煩?因為很多時候,品牌同一時間會有不同優惠。同時亦不想專頁有太多說優惠的帖文,這樣我們便會使用Dark Post。另一例子,如你想只有指定一群人看見這帖文,這情況我們都會使用Dark Post。溫馨提示,Dark Post是需要在Ad Manager內建立的。

Sponsored Post – 廣告帖文

簡單說,只要投放廣告,該帖文就是Sponsored Post。而Dark Post是必需在Sponsored情況下才會出現,但Wall Post同樣可以是Sponsored Post。以下圖分類希望你明白:

Wall Post > 不投廣告 = Wall Post
Wall Post > 投廣告 = Sponsored Post
Dark Post > 不投廣告 = Dark Post
Dark Post > 投廣告 = Sponsored Post

為什麼要花時間解釋什麼是Wall、Dark or Sponsored Post?因為不同的post會在不同位置出現,如你不了解清𥇦便會找不到廣告。

Wall Post – 在專頁上出現
Dark Post及Sponsored Post – 只在Wall上的帖文中間出現

所以當你在Facebook 專頁上看不見廣告時,你可先了解廣告是投放Wall or Dark Post。好讓大家下次不再去錯地方找廣告。

 

Google搜尋看不見廣告

如你有投放Google SEM廣告,都會明白廣告是需要購買關鍵字。當關鍵字及廣告設定完成後,老闆們都會嘗試搜尋自己公司名字,看一看廣告的樣子。一般情況下,你搜尋公司名字都是沒有問題能看見廣告。但如你購買的關鍵字,跟你網站或產品沒有什麼關連,廣告便會很難出現。另一例子是,如你所購買的關鍵字Google已認定有一定意思,廣告都是很難出現。這個是關連性的問題來。
例子:你是賣「湖人」籃球衣的商店,你想把湖人這關鍵字買下,讓任何人搜尋湖人時都看見你的廣告。但現實Google認為大部份搜尋「湖人」的用戶,都是想看賽事成績。所以Google便會把搜尋結果改為出賽成績,而不是我們常見的廣告位置。

 

 

如你所購買的關鍵字遇到這情況,那廣告未能出現的機會便會提高。

剛剛是十分顯淺的資料分享,以下是比較深入進入思維的分享。請留心一點。

 

廣告目標設定是什麼

在Facebook投放廣告,先要告訴Facebook你的廣告目標是什麼。這不但影響廣告的成效,更是直接影響廣告投放給什麼受眾。在這裡你會反問,給什麼受眾不是在Targeting上設定嗎?對,Targeting上是可以設定,但事前Facebook會跟據你設定的目標先把受眾作篩選。例如,當你廣告目標設定為轉換 (返生意) ,Facebook便會先為你篩選一群會轉換的受眾出來。另一例子,如你廣告設定為Vedio View,Facebook便會為你即時找那些人會有Video View這行為的人出來。

所以,如你廣告的目標設定,在你的行為上沒有或很少發生,那廣告在你眼前出現的機會便會大大減低。

同時你亦可看我以往的文章解說了這問題:【Facebook廣告的演算法是如何計算?

 

 

廣告受眾及設定

雖說投放廣告及設定是Marketing同事或廣告代理負責。但我都建議老闆們都不妨了解你的廣告,大約投放給什麼人看。因為如廣告受眾是設定為「已購買產品的客戶」時,而同時你又不在這名單內,那廣告就會不投放給你。

當然你會覺得,這些事你都要了解,咪豈不是會很忙?但我倒頭來對,當你說看不見廣告的一刻,不是在關心廣告嗎?如你真的是想關心廣告,不如多行一步了解多一些。這樣對跟同事溝通及成效,都會有十分大的幫助。

例如Facebook中的Dynamic Product Ad (DPA),這是Facebook廣告中很進階的廣告。整個廣告的運作都是,根據Facebook Pixel及網站上的數據而自動運行。他們的原理會是,根據你看過什麼產品,而沒有完成購買,該產品的廣告便會自動追著你。所以看不見廣告或看見但同一件產品不停追著你的話,用了DPA就是其中一個能解釋的原因。

如你不清楚什麼是Facebook Pixel,你可看我以下的文章:【Facebook Pixel/像素 安裝教學

另一邊就是Google的Shopping Ad,看不見Shopping Ad的原因有很多。相對比Facebook的 DPA需要的東西更為進階。Facebook的DPA一般只需要把網站安裝了Pixel、網店平台支援DPA設定及設定好Product Catalog,DPA基本上所需的都已齊全。

但Google的Shopping Ad,你必需把產品上載至Google Merchant Center並建立Product Feeds。而網站有一個很清𥇦的分類及內容,都能讓Google可以清楚知道,你的產品是什麼。然後你產品,跟關鍵字的關鍵性有多少。例如你的產品是波鞋,客人搜尋球衣時,廣告是不會出現。

另外,你的產品在Google的角度上,是否已有足夠的認知度顯示出Shopping Ad。這個是Google的Machine Learning問題,始終Google都是一個學習機制,所有重未有人試做Shopping Ad的關鍵字,都要時間讓Google學習。所以當你看不見自己的廣告時,可以看看你的關鍵字是Google需要時間學習,還是其他問題。

詳細的Google Shopping Ad解說,可參考Kick Ad的文章:【Google Shopping Ads完整攻略:原理﹑設定及優化

 

 

廣告費預算

這一點是很少人留意到的事情,認為花了錢投廣告就一定會可以看見。我們要先了解你的受眾群有多少人,再計算你的廣告費是否足夠投放給所有人看。如廣告費本身已不足夠,那看不見廣告都是正常現象。
要知道自己的廣告費是否足夠,可利用以下公式計算:
如你的受眾大約有50萬人,而所有受眾假設都看一次廣告。在香港廣告曝光1,000次 (CPM) 大約需要$40。
所需廣告費 = 受眾人數 / 1,000 x CPM
所需廣告費 = 500,000 / 1,000 x $40
所需廣告費 = $20,000

就以上公式你就可以快速計算你是否有足夠的廣告費投放,如廣告費不足就有需要增加你的廣告費。

 

個人心理層面想要什麼

最後的一點是最重要的個人心理層面問題,很多人在投放廣告前、中段及結果,心中所想的都會有很大的改變。
例子:
廣告開始前,老闆們會跟你說想要生意。
廣告投放中,老闆會突然跟你說,為什麼看不見廣告。
廣告完結後,老闆會說為什麼粉絲量及Like數沒有多。

你們有遇過以上差不多情況嗎?簡單說就是給老闆/上司/客戶「搬龍門」。

做Digital廣告,我們都會在廣告推出前定下一個目標。因為操作廣告的Marketer,會跟據目標而作出不同的設定。甚至連一開始的廣告Creative,都會有影響。如大家定下的目標是為了更多生意,試問心,廣告投放給你看,你會即時購買嗎?如你不會購買,廣告投放給你是否會浪費?

當然這個真係「左手又係肉,手背又係肉」嘅問題。每位老闆們要放下「擔心廣告成效」,「想經常看見」這心態並不是一件易事。但回想一下,你不放心給同事投放廣告嗎?你對他的技術有疑問嗎?如你答是,那你應找一位你信任的同事或廣告代理處理這工作。否則,你的工作量不但有增無減,而所有事情只會行到一半,當你說看不見廣告後,又回到最初點。

我建議大家應由廣告投放前至完結,都堅持同一目標。如增加生意,我們就一直以增加生意為目標。不要突然貪心說,為什麼看不見 / 沒有Like / 沒有粉絲等等。。。因為在廣告修改/優化上,目標不同需要改的東西都會有不同。明白市場或平台上有很多數據及東西給你看,但先專注做有效的事情,會比所有事情都做更為有效果。

所以看不見自己廣告就不用再擔心,清𥇦的廣告投放思路,會為你帶來更好的成效。